关于青旅,关于青旅文化,关于旅行
每个青旅的主题、文化氛围、装扮都不一样,每去一个青旅,就像又旅行了一个地方。青旅里总是住着一群喜欢旅行的人,每去一个青旅,就像又认识了一帮朋友。青旅里认识的朋友,多数天南海北,一生也就只有一面之缘,却会让人惦记许久,虽然天南海北相隔,却时常通过各种通信工具交流。虽然青旅里的旅客天天变动,可他们的精神劲儿却一点也没有变,每个人都怀着行走天下的梦想。
每个青旅都有一个咖啡厅或是书房,附带一个很大的活动客厅。客厅的一面墙边会有一个大书柜,有一满柜关于旅行、关于出行、关于文艺青年的书。客厅的四周有几个沙发,任意摆放,中间有几排桌子,门口有啤酒、饮料等。客厅里播放着轻音乐,每天下午都会有驴子坐在这里安静的看书,或是喝点什么东西,或是跟一大帮旅行者一起聊天,与这些旅行天下的人聊聊各地的事情。
每个青旅的墙上都会有好多旅行者的涂写,或是祝福,或是给同伴留言,或是行程安排,或是表白,或是心愿,或是在路上的一些牢骚······总之各不相同;或是写在墙上,或是写在床上,或是写在走廊里,或是写在房间里,或是写在吧台前,或是写在青旅门口······总之青旅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每次进青旅,我都会去仔细的看看这些文字,并用相机拍下;有时我还会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与他们交个朋友。
每一个青年旅舍,都会根据当地的旅游市场环境,以及青旅所在的位置,制定好多附近的旅行攻略、逃票攻略、主要景区的公交车次。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旅行者,因为旅行者大多数都是穷游、背包客,没有什么钱,做这些既可以为背包客们省钱,又能跟旅行者们打成一片。但也有一些青年旅舍为了赚钱,为旅行者们提供机票预订、景区门票预定,跟旅行社合作发布组团出行线路、拼车信息,趁机赚些提成。
几乎每一个青旅都会有些小动物,像猫咪、小狗、松鼠、鸽子等。这些动物总能活跃气氛,总有旅行者着抱着他们玩,消磨时光。青旅里的小动物们一点也不怕人,会经常的爬到正在看书的旅客身上,或是在脚下讨食。
每个青旅的吧台、走廊里的墙上等处都会贴着许多明信片,用于衬托气氛,同时也会出售有所在城市特色的明信片。部分青旅还会代发明信片、信件之类的慢邮件,即把一些明信片或是写给自已的信寄给三年、五年或是十年以后的自已;至于能不能收得到,就得看青旅的信用或是邮局的办事效率了。
青旅入门后的明显位置总会展示一些南来的、北往的火车票,以展示给青旅里南来的、北往的旅行者们。绝大部分长途旅行的驴友们为了省钱,总是以火车做为交通工具,他们对于火车、火车票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在里面。收藏自已乘坐过的火车票是大部分旅行者的一种习惯,进青旅见到墙上贴了一大片火车票,倍感亲切。
每一个青旅吧台都会有一个纪念章,专门给背包客们盖的,以满足他们心中的另一个小愿望。有些驴友有收集邮截的习惯,以证明自已到过某些地方,或是住过多少个青旅。他们把邮截或是青旅章盖在专门的本子或是中国地图上,用来收藏和展示。
每个青旅的客厅里或是休息处的沙发上都会有几大本留言本,留言本里被各地的驴友写满了留言,有的写给自已,有的写给末来看到的人,有的写给将要到来的朋友。留言里或是祝福,或是诉说,或是讲自已的故事,或是第一次出行对以往的岁月做一个告别。留言本里或是狂草,或是正楷,或是行书,或是只做了一幅画,各不相同,而且字体画工还不错,都跟书法家一样。闲来无事的时候在青旅里消遣时光,我便会翻看这些留言,看到许多从未谋面的人的故事。
每一个青旅的墙上都会贴着或画着好多地图,或是世界地图,或是中国地图,或是藏区地图。由于拉萨在背包客的心目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好多青年旅舍都会有318国道的旅行地图,这也许是为了与背包客们达成共鸣吧!同时,青旅里也一定会出售当地的旅行地图,以方便驴友。
每一个青旅都会有一个公共的洗浴间和一个公共的厨房。每一个刚到青旅的人都会先去洗洗澡,晚上换换衣服、洗洗衣服;也会去附近的菜市场买点菜,去厨房做点吃的,和刚从青旅里认识的一群驴友们一起聚餐。一人做一份菜,或是一人拿一份自已从家带来的吃食作为交换,围在一个大桌子前,一边吃饭,一边天南海北的聊天,不亦乐乎。
大部分青旅门前都会有一个指示路牌,并且还是木制的,显得很是沧桑。指示牌子上有主流的旅行地点,如丽江***公里、北景***公里、大理***公里、拉萨***公里、乌鲁木齐***公里、杭州***公里、青岛****公里、漠河***公里······但这些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创造一种气氛,并不是指所在地的具体景点。
每个青旅会根据自已所在的位置,出售一些沿途用得到的户外实用物品,价格一般不会太贵。就像多雨的地方会售雨衣、雨伞,炎热的地方出售消暑防蚊用品,山脚下的青旅会出售有当地特色的登山杖,东北地区的青旅会出售防寒鞋、帽子、发热贴,高原地区的青旅出售氧气瓶、高原药等。但不会出售如背包、帐篷、睡袋等大件物品,因为长途旅行住到青旅的驴友都会带这些东西。
背包客们都会有一个信条:不走回头路。再好的地方只去一次,再差的地方,也会只去一次。去藏区、无人区、草原也是一样,只是一个因为没有去过才会去的陌生的地方。背包客们获取前方路况、天气、住宿等信息的方式除了网络、QQ群、微信以及陌陌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问青旅的工作人员了,青年旅舍成为了所有背包客们获得信息的渠道。
每个青旅的床位都像学校宿舍一样,都是上下铺,来住的话位置都随机的。床位有编号,每个床位都会有一个插座,方便充电;有时还会有一个小风扇、一个读书灯。入住的时候是按床位号顺序住的,所以有的青旅会有男女混住间,也许对常人而言很是不可思议,但这对于长途旅行的背包客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每个青旅都会有义工,也都会招义工,许多想停下来呆一段时间的背包客都会做一段时间义工;免费吃住,还能走遍附近所有的地方,省钱,又能过一段悠闲的时光。
一部分离城区较远的青旅都会车接车送。车都是些越野车,或是平板车,或是皮卡,这样才够味儿。
每个青旅的位置都很特别,有的在景区附近,有的在车站附近,有的在学校里,有的在特殊的路口。我去藏区的时候发现,那些简易的青旅都会开在小镇、小城或是县城进藏方向的入口处,特别方便背包客们找到呢。
在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城市的青旅里,外国的背包客总是会比中国的背包客还多。并且外国人更把青旅当成家,一群人坐在一起,又是吃,又是喝,又是玩,尽可能的享受了青旅提供的一切。他们特别喜欢交朋友,对中国的旅行客也非常的执情。
其实所有旅行的人都把青旅当做家,从景点回青旅叫回家,每到一个旅行地,首先找青旅,然后洗洗衣服,睡一觉,起来找找附近的菜市场,买点菜做饭,就像自个儿家一样。一般做一次饭、用一次青旅的物件会收费3块或是更多一些,他们白天喊青旅的朋友一去玩,晚上喊青旅的朋友一起做饭,聚餐的时候讲旅行故事,喝咖啡,看电影,弹吉他······用这些方法,每到一地就认识了一大拨朋友。
每一个青旅都会有一个主题,主打一种属于自已的文化。如苏州有一个叫“声声慢”的青旅,号称是最具情怀的青旅,也是全国第一个网络直播主题的青旅,大厅里有一个主播台,每天晚上都有人在上面讲故事,并且把讲故事的录音放到网上,背包客都可以去网上收听那些故事。丽江也有很多特殊的青旅,据说有一个青旅是三个长途旅行的男生开的,三个男生各有一项绝技:掰腕子、引体向上、俯卧撑,住店的背包客们谁要是能赢过他们其中一个,就能免费住一天。
每个青旅老板的背后都有故事,他们都去过很多地方。不少长途旅行家最终也会开一家为世界旅行家提供住宿和服务的青旅,如《背包十年》的作者小朋,在丽江开了一个名为“背包十年青年公园”的青旅,《再穷也要去旅行》的作者黄爱琳在韩国济州岛为天下旅者开了一个“最温暧的青旅”。青旅的老板也会认识非常多的背包客,并且相互之间都有联系,他们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旅行往事,在青旅无聊的时候,驴子们会找老板挖挖故事。
长途旅行的背包客们总是特别抠门,想尽一切办法省钱,长途旅行当中,带着米面油盐青菜都很正常。而青旅几乎就是为背包客而生的,所以才会完全按床位收费,一个床位才二三十块钱,国际青年旅舍才会平均在45以上。以至于长旅旅行的人对青旅特别的依恋,它是在路上的驴子们心中的家。
长途旅行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很淡,旅途中所有的事情都不强求,一切随缘。他们在路上,不提前定任何车票、青旅、门票,走到哪算哪,逛到几点是几点;饿了就吃,渴了就买水喝,想睡了,就随便查查当地的青旅,找地方睡了。长途旅行的人几乎都是独自旅行,很少有人带着家属跑的,结伴也都是到青旅里临时结伴,等一个城市游完了,或是一段行程结束了,也就各奔东西了。而青旅,永远是背包客们的集散地。